第39章 姑丈回来啦,劝解
作者:是城城啊   大唐:开局抬棺劝谏,李二气炸了最新章节     
    “陛下,酂国公窦奉节将军还京述职。听闻陛下在此,特来请安,此刻正在学堂外等候。”

    “奉节回来了?”

    李世民点点头,“快宣他过来。”

    窦奉节常年镇守边疆,李世民心里对他还是觉得挺亏欠。

    趁着传信功夫,李世民将魏叔玉拉到一边,“玉儿,你帮朕好好劝慰下奉节。”

    魏叔玉给他一个安心的眼神,“父皇放一百个心,小婿定会将事情办得妥妥当当。”

    不多时。

    一风尘仆仆、身着戎装、面带些许沧桑的将军大步走来。

    “臣窦奉节,参见陛下!”

    “奉节不必多礼,边疆辛苦。”李世民温言道。

    窦奉节又与房玄龄等人见礼,最后目光落在魏叔玉身上,勉强挤出一丝笑容:

    “这位便是魏侍中家的麒麟子,魏叔玉贤侄吧?果然一表人才。”

    魏叔玉拱手回礼:“姑丈谬赞。”

    寒暄几句后,窦奉节似乎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李世民看出他心神不宁:“奉节一路劳顿,先回府休息吧。明日再详细奏报边情。”

    窦奉节却犹豫一下,忽然对魏叔玉道:

    “玉儿,不知可否赏脸,陪老夫喝几杯薄酒?”

    魏叔玉微感诧异,发现他眼中带着丝难以掩饰的苦闷。

    窦奉节常年在外,两人间的交情并不深。但看对方神色,似乎真有烦心事。

    魏叔玉瞥眼李世民,见便宜岳父微微颔首,便笑道:

    “姑丈相邀,叔玉荣幸之至。正好学堂新研几样下酒菜,姑丈若不嫌弃,便可在此小酌。”

    “哈哈哈...求之不得。听闻公主府的秋露白甲天下,窦某可得好好品尝一番。”

    房玄龄、魏征等人也想参加,中午简单一顿胡葱大餐,他们的舌头都差点被咬掉。

    只可惜李世民找个借口,带着他们几个离开了。

    深夜,长安学堂。

    一处临水的轩阁内,魏叔玉与窦奉节相向而坐。

    酒过三巡。

    窦奉节脸上的硬气,渐渐被酒意和愁绪融化。他猛地灌下一杯酒,重重放下酒杯。

    “贤侄啊,姑...姑丈我心里苦啊!”

    他人还未回长安,风言风语就传进他耳朵里。

    魏叔玉为他斟满酒,“姑丈镇守边关,保家卫国,功勋卓着,何苦之有?”

    “功勋?”

    窦奉节自嘲地苦笑着,“功勋顶个屁用!连自家后院都……”

    话说到一半,窦奉节又猛地顿住。似乎难以启齿,只是脸色更加晦暗。

    魏叔玉心中了然。永嘉的风流韵事,在长安贵族圈里并非什么秘密。

    沉吟片刻,魏叔玉长吐一口气道:

    “姑丈久不在京,听到些风言风语,徒增烦恼。世事纷扰,有时耳听未必为实。”

    “耳听为实?”

    窦奉节猛地抬头,眼睛有些发红,“我倒是希望是假的。可我这次回来…她…她甚至连掩饰都懒得掩饰了。府中下人看我的眼神…唉!”

    他猛地捶下桌子,“我为李家江山在外搏杀,枕戈待旦,她却在长安…我...我这脸面,往哪儿搁!”

    对一个手握兵权的将军来说,这是最深的耻辱和无奈。

    对象是皇室公主,他打不得骂不得。甚至连公开宣泄不满都不能,否则便是对皇家的不敬。

    魏叔玉默默听着,他知道此刻姑丈需要个倾听之人。

    “姑丈,恕晚辈直言。烦恼如酒,独饮伤身易醉。有些事看清了,反而简单。

    您就当驸马都尉是个工作,高兴就当下值日,不高兴就晾着呗。

    再说姑丈乃十六卫大将军,您的功业在沙场、在社稷,不在后宅方寸之地。

    天下人看得见您的忠心与功劳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”

    窦奉节怔怔地看着魏叔玉,似乎没想到这个年轻人能说出这样一番话。

    驸马都尉是工作,高兴就上,不高兴就晾着?

    窦奉节喃喃自语:“功业…忠心…是啊,我窦奉节问心无愧于陛下,无愧于大唐!可是…”

    他终究有些意难平。

    “姑丈......”

    魏叔玉举起杯,“世事岂能尽如人意?但求无愧于心。您是大唐的脊梁,不该为琐事折腰。

    这杯酒敬您戍边之苦,敬您保家卫国之功!至于其他浮云而已,何必放在心上,徒令亲者痛仇者快?”

    看着魏叔玉清澈而坚定的眼神,窦奉节胸中的石块似乎被冲刷掉一些。

    他深吸一口气,重重与魏叔玉碰杯。仰头一饮而尽,豪迈之气似乎回来一些。

    “好...好一个‘无愧于心’,好一个‘浮云而已’!贤侄,多谢你!今日这番话,老夫记下了!”

    魏叔玉决定还是说得透彻一些,“姑丈还是想开些吧。您现在正值壮年,却连个子嗣都没有,姑丈需要好好努力一番呐。”

    “啊这......”

    窦奉节颇有些气恼,“永嘉她...她...唉......”

    魏叔玉当然明白他的意思,“姑丈您太耿直啦,永嘉姑姑不配合的话,您不会在外头找几个?

    天大地大,传宗接代最大!!”

    轰!!

    窦奉节的大脑直接炸懵了。

    此刻。

    他的虎目极其明亮。玉儿说得没错啊,天大地大,没有传宗接代大。

    窦奉节神情无比激动,“玉儿,你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。”

    魏叔玉笑得颇有些淫荡,“姑丈,叔玉手下有不少极品波斯女奴,要不送您几个?”

    窦奉节颇有些不好意思,“这...这不大好吧??”

    “有什么不好的,就这么说定了。”

    两人又闲聊一会,最终还是说到北庭、里海两大都护府。

    “玉儿你厉害啊,居然劝永嘉去碎叶镇。”

    魏叔玉美滋滋的灌下一口酒,“姑丈,碎叶以西有片区域,乃水草丰茂之地。

    昔日为西突厥所占据,现在还有不少突厥人在那里放牧。叔玉之所以想让姑丈去那里,主要是倚重姑丈的武力。

    到时候姑丈坐镇碎叶,没事替叔玉多抓下胡杂奴隶,叔玉自然少不了姑丈与士卒的好处。”

    窦奉节闻言,眼中精光一闪。属于沙场悍将的锐气,重新凝聚起来。

    “碎叶…西突厥故地…贤侄的意思是?”

    魏叔玉身体前倾,压低些声音:

    “姑丈,西突厥虽平,但其部落散落,犹如草原野草,春风吹又生。

    朝廷设北庭、里海两大都护府,意在长治久安,而非仅仅军事镇慑。

    碎叶城乃西陲重镇,连接西域诸国,地理位置极其重要。

    然则那里情况复杂,更需要一些‘非常’手段。”

    “非常手段?”窦奉节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“正是。”

    魏叔玉点头,“军事镇守是明面上的规矩,但规矩之外,就有很多操作空间。

    那些突厥部落、昭武九姓胡人,乃至更西边的部落,逐水草而居。

    他们亦商亦牧,有时亦为盗匪。只有派一大军坐镇碎叶,持续的抓捕他们,方能让北庭、里海、碎叶一带为之一空。

    而将抓捕奴隶分发戍边的将士,他们获得暴利后,方能吸引更多移民。”

    “妙啊!!”窦奉节来了兴趣,暂时将家宅烦忧抛诸脑后。

    魏叔玉平静眼神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果断:

    “大唐需要奴隶来修路、开矿、筑城、垦荒,我大唐子弟金贵,不能尽数投入这等苦役。”

    “妙啊!”窦奉节一拍大腿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

    “贤侄此计简直是天马行空。用胡杂奴隶修路、开矿、垦田、放牧,不仅削弱胡杂人口,更能让戍边将士得到奖赏。

    妙,实在是太妙啦,简直是一石三鸟之计。”

    魏叔玉歪嘴一笑,“那姑丈您,愿意去碎叶戍边十年不?”

    窦奉节想都没想就应下来。

    他算是彻底明白。

    去碎叶不仅帮他解决个人烦恼,更给他一个天大的机会。

    只是他怎么听说,席君买在碎叶坐镇呐?

    “玉儿,席将军不是在碎叶吗?”

    魏叔玉点头,“他的确在碎叶,为保证商路畅通,他需要经常游弋在北庭与碎叶之间。”

    “好!玉儿,老夫明白了。”

    窦奉节举起酒杯,神情激动而又郑重:

    “老夫欠你天大的人情!他日在碎叶,但有吩咐无有不从。来,满饮此杯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