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3章 楚淮合流
作者:北大荒   兵起大渡河,石达开再建天国最新章节     
    左宗棠神情凄然。

    他润了润笔,提笔写道:“谋国之忠,知人之明,自愧不如曾公。同心若金,攻错若石,相期无负平生。”

    写完后,左宗棠已经是泪流满面。

    左宗棠为了调动士气。

    他亲自祭奠曾国藩,而且下令全军身穿丧服。他准备带兵北上湖州,与李鸿章的五万淮军汇合后,再合力向安庆进发。

    第二日清晨,骄阳在东方冉冉升起。

    左宗棠身穿丧服,在北城外检阅了大军。

    他看着亲兵们都斗志昂扬,神情振奋。

    将士们齐刷刷看向他,口中喊道:“杀净长毛兵,替曾大帅报仇。”

    声音此起彼伏,惊天动地。

    他又特别看了一眼刚刚入伍的一千新枪兵。

    看着士卒们昂首挺胸,手中持着崭新步枪,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
    他骑在大宛马上。

    对着众将士喊道:“出发,去湖州。”

    随着话音刚落,这队人马逶迤向湖州方向奔去。

    在中午时分,李鸿章也从上海打道回府,再次回到了湖州。

    左宗棠和李鸿章终于在湖州知府衙门会师了。”

    李鸿章面带喜色。

    握住左宗棠的大手,他脸色暗淡的说道:“宗棠兄,你来的太及时了。你要是不来,我也要求你来呢。曾大帅已经作古,而今能够扛起抗击石达开的大旗,就只有你了。”

    “李抚台不必给我戴高帽子了,时至今日,我的浙江才全面收复。这也多亏了李抚台从江苏来湖州支援我。”

    李鸿章将左宗棠带的一大批将请进屋内。

    李鸿章和左宗棠一起坐下后。

    李鸿章说道:“宗棠兄,我已经说服英吉利出动三艘铁甲舰帮助咱们了。咱们既然合兵一处,我准备两日后兵发安庆。你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左宗棠面带讥讽的神色说道:“你将希望都寄托在洋鬼子身上,这是极其荒谬的。他们的铁甲舰能帮我们到什么程度,要是战斗持久惨烈,他们会不会逃之夭夭。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李鸿章顿时语塞。

    他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。

    他的心腹幕僚周馥说道:“英吉利帝国如今如日中天,战舰如龙,要是长毛真敢炮轰,那英吉利绝不会咽下这口气的,到时候他们一定会跟石达开深度开战的。”

    左宗棠撇撇嘴。

    “洋鬼子比长毛更可恨,他们侵占了多少我们国土?”

    李鸿章叹口气说道:“我也不喜欢和他们打交道,不过此一时彼一时。说来惭愧,我的舢板船又被长毛给烧了五百艘。我现在能在长江集合一千艘战船就不错了,若是没有洋人相助,咱们就得避开长江沿线,这也是石达开的诡诈之处。”

    左宗棠熟读并且深通兵法,那就是扬己之长,避己之短。

    因此,他不得不勉强同意下来。

    李鸿章接着问道:“宗棠兄有何高见,不妨说说?”

    左宗棠说道:“我本欲入湘稳定局面。再北上湖北切断长毛在武昌与四川之间的联系。但是曾公的湘军已经全军覆没,我也无力回天。只能正面硬耗,再相机行事。”

    李鸿章说道:“传言石达开拥兵不下四五十万人,咱们合兵也才十万出头,你有把握战胜长毛吗?”

    “说实话,没有。能调动的仅仅有河南的兵马,但是河南巡抚李鹤年的数万人马也被长毛给击败了。他回到开封,正在招兵买马,准备训练一番再南下,短时间根本指望不上。真是时不我待啊。”

    李鸿章听到左宗棠都慌了手脚。

    他更是毫无信心。

    李鸿章皱着眉头问道:“那真的毫无办法了吗?”

    左宗棠说道:“到不能说是毫无办法,要是能拖上半年以上,那就好办了。临走之时没,我已经让布政使蒋益澧重新招募五万练勇,你再招募五万,咱们加起来可以招兵十万练勇。等加以训练后,这支人马就能派上用场了。而且河南巡抚李贺年也会慢慢恢复元气,助咱们一臂之力。”

    李鸿章心中惶然,他对能否击败石达开,或者坚持半年以上,根本不敢想象。

    但是他又想到湘军曾经围困金陵达两年之久。

    如今他硬着头皮也要上了。

    李鸿章说道:“那就按你的意思,一边徐徐西进,一边招兵买马,训练新兵,如何?”

    左宗棠点头道:“嗯,不过你这江苏比我的浙江可重要多了。金陵和上海都是沿江大城,是最重要的两个地方。千万要多派兵驻守,不可忽视。”

    李鸿章回道:“金陵我自然要留兵,咱们就从金陵逆流而上,直奔安庆城下。”

    左宗棠心思缜密,非常有远见。

    二人虽然政见时有不和,但李鸿章依旧对他十分敬佩。

    李鸿章接着说道:“我已经跟英吉利驻上海总领事巴夏礼约好,再过两日就一起出兵。你们先在这里休息两日吧。”

    左宗棠迫不及待的说道:“咱们不能在这里休整,要去金陵等待最好。我听说有一股长毛兵最近神出鬼没,咱们不能不防。”

    李鸿章点头道:“好吧,那咱们明早就出发。

    就在李鸿章、左宗棠二人准备北上金陵之时。

    身在武昌城的石镇清已经于一天前带大军到了安庆城。

    在两日前,他的水军就将武昌到安庆的水路打通。沿江两岸的大小城镇,在太平军炮火的威胁下,被迫都开门迎降。

    整个安庆城,一下子云集了近五十万太平军。

    在安庆城的四门,进进出出的全都是太平军。

    因为封闭了城门,石镇清让太平军给每家每户挑水送柴。

    安庆城虽然气氛凝重,但是一切都都如平常一般。

    家家户户都将辫子割了,隆重欢迎太平军。

    在总督府衙的书房内,石镇清的案头摆满了各地送到的奏报。

    他首先翻开一份红纸书写的捷报。

    此捷报正是从云南送来的。

    原来他派陈德才入滇后,很快与杜文秀联手攻占了大理,此刻已经破了昆明。当地的清兵已经溃不成军。

    石镇清对陈德才的表现很是满意。

    他又翻看一封西北送来的奏报。

    此封捷报正是董福祥从青海送来的。